延朝武术郜白羽: 白羽破晓,3876 次重复后的绽放
那是个蝉鸣撕裂空气的三伏天,世纪坛健身小公园的紫藤花棚投下斑驳的碎影。七岁的我蹲在双杠旁,看师父用朝天蹬的姿势吊完腿,裸背在小广场上踢腿跳跃、闪转腾挪地活动筋骨,最后打了一套 “醉鬼张三” 的大拳套路,行云流水又刚柔相济。师父说这门功夫讲究全面锻炼,追求天人合一、天时地利人和:冬练骨,以穿掌通力功为主;夏练筋,靠压腿吊腿增强柔韧性;三伏天晒背、吊腿,对肺部及颈背还有养生功效。想到自己每年冬天总要感冒几次,吃药求医既费功夫又遭罪,就连学京剧时总也做不好的开胯练习,或许也能借吊腿改善,我便打定主意要学武术 —— 不仅为强身健体,更为传承这份非遗文化。
初学武术时,繁重的基本功训练曾让我无数次想过放弃。扎马步时肌肉酸胀得像是要裂开,踢腿时四肢总也协调不到一处,每个动作的重复修正都在不断考验着我的极限。每当这时,师父总会用那双布满老茧的手轻拍我的肩膀,语重心长地说:“武术,练的是身,修的是心。经得住汗水与泪水的洗礼,才能懂何为坚持,何为超越。” 渐渐地,我学着在训练里找乐趣:完成高难度动作时,由衷的喜悦会像泉水般涌上来;看到自己的进步时,充实感便会漫过心头。武术于我不再只是一项运动,更成了锤炼精神的熔炉。在这里我终于明白,坚持从不是一时的热血,而是日复一日的积累与坚守。
我总把自己定位成普通的武术爱好者,却没想到有朝一日要站在市级武术比赛的赛场中央。候场时,紧张、焦虑与恐惧像潮水般淹没了大脑,耳朵里只剩下砰砰的心跳和急促的呼吸。看台上人影幢幢,手机相机的闪光灯此起彼伏,评委们正襟危坐,神情严肃得让人心头发紧。双脚抖出细密的汗珠,内心在疯狂呐喊,轮到我上场时,每一步都像踩着灌了铅的棉鞋,佝偻着背慢慢挪动。可就在这时,脑海里突然闪过师父的话语:“干不死,就往死里干!拼尽全力,就会赢得掌声,突破自我,就将破茧重生,拼了!” 候场时每分钟 128 次的心跳,在裁判喊出 “开始” 的瞬间,奇异地归于平静。太祖盘龙棍最后两式 “反转舞花” 时,余光瞥见评委席有人放下了打分笔。当颁奖词念出 “分数 9.21”,奖牌贴住锁骨的温度让我突然懂了教练常说的 “拳打千遍,其理自现”—— 这 108 秒的完美呈现,是三年零四个月里 3876 次重复动作的沉淀,每一次失败都在为此刻蓄力。
习武这些年,我学会了在疲惫里打捞力量,在失败中汲取养分。每一次跌倒都是为了更稳地站起,每一滴汗水都在浇灌更强的自己。武术让我读懂 “台上一分钟,台下十年功” 的深意,明白成功背后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艰辛。更珍贵的是,它重塑了我的品格,教我懂得尊重与谦逊。武馆里无论技艺高低,大家都以师兄师姐相称,这份尊重不只在言语间,更融进每次对练与合作里。它让我明白,真正的强者从不是欺凌弱小,而是敢于直面挑战、乐于帮助他人,以宽广胸怀包容万物。如今再站在训练场,每一次出拳、每一次踢腿都满是自信与力量。我知道,这不仅是动作的熟练,更是心灵成长的见证。武术给了我强健的体魄,更给了我一颗坚韧不拔、勇于追梦的心。以武励志,铸就坚韧之魂,在这条满是挑战与机遇的路上,我会继续前行,用汗水浇灌梦想之花,用坚持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—— 因为我深知,真正的胜利永远属于那些勇于挑战自我、永不放弃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