温州市公布50所入选第三批全国武术进校园试点学校,瑞安市瑞祥实验学校、陶山镇中心小学、瑞安市实验小学上榜。据悉,上榜学校将由国家体育总局挂牌,可以直接参加国家级青少年武术比赛、教学、培训等活动。
武术进校园试点是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深化体教融合、引领学校体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。全国第三批武术进校园试点单位包括天津、江西、新疆、浙江温州、内蒙古呼和浩特,试点工作时间至2025年12月底,试点项目包括长拳、南拳、太极拳和地方特色拳种。
瑞安武术历史悠久,是温州南拳的重要发展地之一,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。近年来,我市大力推广“武术进校园”活动,将中华武术作为立德树人、强健体魄的重要载体,扩大武术在年轻一代中的接触面,使武术传承不再局限在武术学校内。目前,我市共有16所教育机构加盟温州学校武术联合会,涵盖中小学、幼儿园,参与武术操大课间活动的有8000人左右,学生长期从事武术训练人数达500人左右。
市业余体校是温州学校武术联合会瑞安分联盟牵头单位。该校武术教练万海光介绍,“武术进校园”活动在青少年中培养了良好的武术基础,发掘了一批武术苗子,为瑞安武术队输送了众多高手,目前已培养出吴佳凝、方子健、张耀文等世界武术冠军。
“国家体育总局将在试点学校中组织开展师资培训、学生训练、赛事交流展演等活动,鼓励试点学校参加全国青少年武术赛事活动。我们也将以此为契机,加大‘武术进校园’活动推广力度,加强校际交流协作,让青少年在武术运动中享受乐趣、增强体质,也为瑞安武术发展提供更多青年人才。”万海光说。
瑞祥实验学校:武术操“点燃”校园大课间
瑞祥实验学校小学生演练武术操
大课间铃声敲响,伴随着铿锵有力的音乐声,瑞祥实验学校小学部2100多名学生化身为“武林高手”,并步抱拳、马步下切……一招一式整齐划一、刚劲有力。
将武术操融入大课间,源于2018年的一次全市校园大课间评比。如何让课间操更有特色?校方想到了自幼习武的体育老师林长静,希望他编排一套适合小学生的武术操。
接下这个重任后,林长静老师反复思索,花了3个星期时间,将武术的基本动作和学生生长发育特点相结合,编创了一套时长5分钟左右的武术操。他说:“这套武术操包含了弓步、马步等步型,以及拳、掌、勾等手型,动作从易到难、循序渐进,适合小学生练习。”
凭借这套武术操及皮筋舞,该校在大课间评比中获得佳绩,武术操也顺理成章地成为大课间的固定项目。
巧的是,该校校长彭希者读大学时,学的就是武术专业。来到瑞祥实验学校后,他成了武术操“总教头”,经常到操场上查看学生的练习情况。
他说,下一步准备将武术纳入初中部的拓展课,争取让每个学生会打一套拳,做到以武健身、以武育德,让学生在一招一式中感受中华武术的独特魅力。
陶山镇中心小学:打造乡村武术特色学校
金雄展带领校园武术队队员习武
走进陶山镇中心小学,操场上的学生列队做武术操,时而握拳劈掌,时而推掌弹踢,一招一式活力满满,虎虎生风。在这所学校,每个学生都会打一套武术操,而校园武术队的50多名成员则是刀枪棍棒样样会使。
校长池仁松介绍,2020年学校开始实施“武术进校园”项目,将南拳、太极拳的一些基础招式编入“武动少年”武术操,作为大课间活动之一,还组建了一支50多人的校园武术队,鼓励有兴趣的学生积极参与,努力创办武术特色学校。
体育教师兼教练金雄展毕业于浙江大学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,还是国家一级运动员。2020年入职陶山镇中心小学后,不仅接下了编排武术操的任务,还承担了组建武术队的担子。
武术队招生的消息传来,吸引了大批学生报名,金雄展通过层层挑选,留下50多名学生。他说:“大多数学生此前没有正式接触武术,基本功比较差,但是他们兴趣很浓,练得十分起劲,再苦再累也没有轻易放弃。”看着学生的这股劲头,他教得格外认真,从基本手型、步法,到招式连贯组合,都亲自悉心指导。
四年级3班的叶梓悠加入武术队3年了。她说:“刚开始学武术时浑身酸痛,感觉很枯燥,产生过退出的念头,但内心的热爱、教练的支持和小伙伴的鼓励,让我咬牙坚持了下来。练武术不仅让我强身健体,还更加自信大胆。”坚持不懈的努力,换来了瑞安市武术比赛五步拳冠军、传统器械亚军、武术操三等奖等荣誉,也让她更加热爱武术运动。
近年来,校园武术队屡屡在各级比赛舞台上崭露头角,荣获温州市中小学生武术“百校万人”集体操展演一等奖、瑞安市中小学生体育节武术套路比赛团体第三名等成绩,多次受邀参加市、镇各项活动展演。
瑞安市实验小学:小学生打太极拳,别有一番武术范
太极拳是一项老年人运动?走进瑞安市实验小学,就会发现这样的说法有失偏颇。当2000多名小学生踏着音乐节拍,时而沉静舒缓,时而动作迅猛,一招一式动静有序、刚柔相济,场面颇为壮观。
太极拳教学成为学校特色项目,离不开该校数学老师李运祥的努力。作为太极拳爱好者,他坚持练习15年,每年暑期去太极拳发源地河南省陈家沟学习。2019年学校工会成立太极拳社团,邀请他担任教练,同时培养师资力量;2020年开设《少儿太极》拓展课程,培养特长学生。
2021年,学校规划向全体学生推广太极拳,李运祥带领体育组教师共同研讨创编《少儿太极十三式》。这套动作主要取材自传统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和二路,既训练青少年体能,又彰显太极拳的刚柔并济。现在,该校两个校区2000多名学生在大课间时间练习太极拳,在体育课学习太极拳,还有的被选入武术班勤加练习。
六年级4班的陈诗涵刚开始并不愿意加入训练班学习太极拳,感觉它慢吞吞的,不适合小学生练习。不过练了一段时间,她觉得太极拳慢中有快、刚柔并济,挺好玩的,“学习累了我就练一会儿太极,让心静下来”。现在,她坚持练习太极拳、太极剑已经3年了。
李运祥说,青少年学习太极拳,不仅可以锻炼身体,还能磨练孩子的性情,养成平和温润、不急不躁的性格。
近年来,学校荣获温州市武术比赛团体第二名等荣誉,还与来自意大利、西班牙、法国等国家的华裔青少年进行武术交流,一起感受中华传统文化。